激光協會
    首頁 > 行業研究

    激光再制造技術與應用發展研究

    一、前言

    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如航空發動機熱端部件、超超臨界汽輪機轉子及葉片、鐵路軌道、冶金裝備等,由于服役環境惡劣,易發生結構、表面損傷而導致高端裝備停機或報廢。若運用全生命周期制造的思路,通過快速再制造或現場再制造,可延長易損件的服役時間,實現資源的再利用,促進可持續發展。《中國制造 2025》中明確指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實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推進產品認定,促進再制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激光再制造技術以高功率激光束為熱源,運用非接觸光加工的方式,可為零件修復與再制造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是綠色再制造的重要支撐技術。該技術可快速恢復產品或零部件尺寸,并在性能上達到甚至超越新品,具有修復精度高、工件損傷小、修復區結合強度高、材料利用率高等優點。面向不同領域關鍵零部件的修復需求,國內外學者主要針對鐵基 、鈦基 、鈷基、鎳基合金材料的激光熔覆開展了理論和實驗研究,并在航空發動機葉片、汽輪機轉子、冶金裝備、煤礦機械、高壓油泵凸輪軸等領域開展了激光再制造技術的應用基礎研究。但激光再制造技術目前僅在少數領域實現了工業應用,面向規模應用仍存在一定的技術與市場瓶頸。

    針對激光再制造技術與產業,本文在分析其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梳理當前面臨的技術問題與應用挑戰,并研判發展趨勢,提出促進我國激光再制造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二、激光再制造技術宏觀需求分析

    (一)激光再制造技術是制造技術創新的前沿領域

    激光再制造技術可用于激光再制造的前處理、成形修復和后處理環節,具體分類如圖 1 所示。其中,核心環節是激光成形修復技術,如采用激光熔覆成形、激光快速成形以及激光焊接工藝來修復零件缺損部位。此外,激光切割和激光清洗技術可用于零件的拆解和前處理環節,激光沖擊強化和激光拋光可用于零件修復件的后處理環節。

    圖 1 激光再制造技術分類


    基于激光熔覆成形和激光快速成形的激光增材再制造技術,具有能運用穩定的熔池形成冶金結合、界面結合強度遠高于鍍膜和噴涂以及熱輸入量小于電弧堆焊的優勢,可滿足高強度零部件的再制造需求,是先進制造技術的重要前沿發展方向。針對部分大型裝備、關鍵零部件的嚴苛修復需求,特種修復工藝、多能場激光再制造技術成為當前研究熱點。


    (二)激光再制造產業是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興產業

    激光再制造技術在高端裝備再制造中占據優勢,被認為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一代戰略性支撐技術。由激光再制造技術發展而形成的激光再制造產業,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發展動力。

    激光再制造產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或地區已成為具有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產業,極大地推動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為推動激光再制造產業的發展,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戰略建議與政策支持(見表 1)。當前,我國已躋身為制造業大國,但相較于發達國家或地區,生產制造技術的精細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另外,在節能減排的發展要求下,我國也逐漸關注激光再制造產業領域,并推出了一系列戰略與政策進行配套支持發展。近年來,我國激光修復與再制造技術在航空、航天、礦山機械、輪機裝備、冶金裝備等領域初步形成產業,在煤礦液壓支架、冶金軋輥、汽輪機轉子等動力設備再制造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激光再制造產業成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興產業。


    表 1 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激光再制造技術及產業相關戰略與政策


    (三)激光再制造產業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制造 2025》將綠色制造作為五大工程之一,更明確指出要組織實施傳統制造業能效提升、清潔生產、節水治污、循環利用等專項技術并加以改造。而激光再制造產業與綠色制造的理念高度契合,為傳統制造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激光再制造技術具有熱量輸入集中、工件損傷小、加工速度快等特點,是一種新興的綠色再制造技術。激光再制造技術可實現關鍵零部件的快速修復并減少資源浪費,降低停機造成的能源和經濟損失,促進可持續發展。另外,激光再制造產業在制造過程中“三廢”排放少,污染源可控,這與我國構建循環經濟高度契合,并有利于促進節能減排戰略需求的部署實施。


    (四)激光再制造技術深刻改變著高端裝備的設計與運行方式

    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綠色、低能耗、高品質發展已是當務之急,對關鍵零部件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已成為高端裝備發展的重要趨勢。激光再制造技術的出現和使用,完善了關鍵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內涵。具體來說,關鍵零部件在設計階段要考慮修復可能性,在服役階段要考慮使用壽命等的信息反饋,在報廢階段要考慮非破壞性分解等報廢方式。同時,通過加強對產品失效分析及剩余壽命變化規律的探索,可以實現零部件失效部位高性能表面涂層的設計與制備以及薄弱部位的加工完善和質量控制。

    全生命周期的制造模式將從源頭上有效治理制造業污染,彌補設備運行停頓帶來的損失,顛覆傳統的制造模式。而激光修復與再制造技術作為其中的關鍵一環,深刻改變著制造業裝備的設計思路和運行方式。


    三、激光再制造技術發展現狀

    (一)激光再制造技術在不同工業領域零部件修復中實現應用

    隨著大功率激光器及其配套設備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強對激光再制造技術在機械零件制造和修復領域的理論與技術研究。如圖 2 所示,目前激光再制造技術已在航空、航天、國防工業、礦山機械、能源動力、冶金裝備等工業領域實際應用。國外激光再制造技術的應用主要集中于國防工業及航空、航天領域,如應用激光再制造技術修復航空發動機失效零部件。

    圖 2 面向不同工業領域的激光再制造技術


    我國激光再制造技術在軍用領域主要用于構建軍用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再制造核心技術體系;在民用工業領域,激光再制造技術已在礦山機械、能源動力、冶金裝備等領域的煤礦液壓支架、汽輪機轉子及葉片、冶金輥道、芯棒、軋機牌坊等大型裝備及關鍵零部件的修復中實現應用,其中,煤礦液壓支架的激光再制造技術已實現了批量化應用。


    (二)能場輔助激光再制造成為高質量再制造的重要手段

    面向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的高質量修復、現場修復需求,單一能束的激光金屬成形技術存在易產生氣孔、殘余應力、微裂紋等缺陷,從而影響到修復件的性能和穩定性。因而,僅僅通過改變激光工藝已難以滿足高端裝備對精確性、復雜性和高性能等的再制造需求。

    據此,國內外學者提出采用電磁場 、感應熱場、超聲振動等外加能場耦合作用于激光再制造過程(見圖 3)。具體來看,面向窄深缺陷修復問題以及嚴格無氣孔要求,引入電磁場調節熔池流動、抑制氣孔;面向對微觀組織有嚴格要求的部件,引入超聲能場對組織形貌進行調控;面向易開裂材料或部位,引入熱場降低溫度梯度,降低殘余應力風險。當前,能場輔助激光再制造技術已成為研究熱點,但相關技術仍處于實驗室研發及原型樣機研發階段。面向工業應用需求,亟需在復合制造工藝定型、能場復合集成設備等方面繼續開展研發,以滿足未來高端裝備對高質量、高效率的修復需求。

    圖 3 外加能場在激光再制造中的作用機制


    (三)現場再制造是激光再制造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面對尺寸龐大、難以運輸的大型設備或大型零部件的修復需求,應用激光現場再制造技術的突出優勢可快速實現損傷設備的恢復運行。為便于進行現場再制造,激光設備需小型化、集成化且方便運輸,以適應復雜的現場環境和保持較高的穩定性。

    采用激光熔覆再制造技術對大型裝備或零部件進行修復時,尤其是非水平基面損傷的激光修復,熔池在重力作用下形狀易發生變化,這對多角度激光再制造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石世宏研究團隊采用光內送粉激光熔覆技術,在不同傾角基面下控制激光熔覆頭與基面始終垂直,實現了全角度激光熔覆。姚建華研究團隊研究了工作氣流及熔覆角度對激光修復轉子軸質量的影響情況,實現了不同傾角條件下的激光修復 。


    四、激光再制造技術發展面臨的挑戰

    以激光再制造技術為代表的裝備修復與再制造產業是裝備制造業的衍生產業。我國激光再制造技術雖已在礦山機械、能源動力、冶金裝備等領域率先得到了應用,但隨著高端裝備產業的發展對激光再制造技術和產業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如以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為代表的高端裝備激光再制造技術。目前,我國激光再制造產業與制造業的產業規模不匹配,產業發展存在“小、散、弱”、應用領域少等問題,缺少規模大、技術實力強的國際龍頭企業。我國激光再制造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面臨如下挑戰。


    (一)激光再制造專用材料發展落后

    我國激光再制造專用材料“卡脖子”問題突出,具體表現為激光再制造粉材與絲材等專用新材料方面發展較為滯后,專有材料選擇局限性較大,面臨品種少、供應商少、高性能修復材料缺乏等問題,且專有材料的可靠性、穩定性普遍不高并缺乏驗證。目前國外企業面向激光增材制造技術已開發出系列專用材料,如德國斯棱曼激光公司(SLM Solutions)已開發出鋁基、鎳基、鈦基、鈷基、鐵基、銅基等系列激光增材制造材料,并與自產裝備配套建立了穩定的工藝體系。國外的設備廠商在出口時通常采用“裝備 + 粉末”的捆綁銷售政策,使得我國在進口專用材料時價格昂貴,提高了產品成本,降低了在激光增材再制造領域的競爭力。


    (二)核心裝備及部件依賴進口

    我國在激光再制造領域已具備一定的裝備研發能力,但仍以面向工業應用的設備集成開發為主,其核心器件,如高光束質量激光器及光束整形系統、高品質電子槍及高速掃描系統、大功率激光掃描振鏡、動態聚焦鏡、陣列式高精度噴嘴 / 噴頭等精密元器件仍然嚴重依賴進口,國產激光制造裝備在工藝穩定性、環境溫度控制等方面與進口品牌仍有較大差距。我國目前已有大族激光智能裝備集團、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備廠家,但高端激光裝備市場仍以國外先進企業為主導,如通快集團(Trumpf)、阿帕奇公司(IPG)、美國相干激光公司(Coherent)、利澤萊恩激光公司(Laserline)等。


    (三)企業對激光再制造技術的理解和認識不足

    激光再制造技術為高端裝備修復與再制造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但該技術尚未被裝備行業廣泛接受和認可。具體原因有:一方面,部分傳統裝備企業對于新技術的敏感度較低,需要加強推廣提高認識;另一方面,在某一裝備領域引入激光再制造技術時,需經過嚴謹的科學分析與完備的工藝驗證,盲目引入新技術將帶來裝備運行風險。另外,在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產品和材料設計需考慮零部件的維護保養與再制造,而傳統裝備部件在設計時并未考慮采用激光再制造進行部件維修,因此,部分裝備部件受結構形式或材料選型方面的限制難以應用激光再制造技術。


    (四)行業標準及體系不健全

    在激光修復與再制造領域,我國已有《激光修復技術 術語和定義》、《激光修復通用技術規范》等國家標準以及部分機械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但尚未建立完整的激光再制造技術標準體系,這制約了相關技術成果的累積、固化、推廣和應用。由于欠缺統一的行業標準體系,部分企業在激光修復過程中對材料選型和工藝的科學考慮不足,導致修復件失效,造成財產損失甚至是安全事故,進而給激光再制造技術的行業推廣帶來了負面影響。


    五、激光再制造技術的發展目標

    近年來隨著激光修復與再制造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激光再制造產業已初具規模。經估算,2019 年我國激光修復與再制造產業規模約達到20 億元,激光再制造技術在工業修復領域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未來隨著修復質量、效率、智能化等方面的進一步提升,激光再制造技術將進一步得到推廣和應用,對裝備設計理念、產業結構、制造服務產生深遠影響。考慮到技術、產業、理念的革新,激光再制造技術今后分階段的發展目標如下。


    (一)面向 2025 年的發展目標

    對接《中國制造 2025》提出的再制造發展戰略,針對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對提高修復質量和效率的迫切需求,解決目前激光再制造產業“小、散、弱”的現狀,到 2025 年,激光再制造技術和產業的發展目標為:全面提高激光再制造裝備、材料、工藝水平,不斷滿足不同工業領域關鍵零部件對高質量再制造、現場再制造、在役再制造技術的需求;提高激光再制造及其前后處理工藝的綜合效率,滿足高效再制造的需求;對接“兩機”國產化戰略,解決“兩機”熱端部件等核心部件修復需求;以規模化為發展目標,在技術發展和成本下降的基礎上擴大應用領域、擴大產業規模。預計到 2025 年,我國整體激光再制造產業規模將達到 100 億元。

    面向 2025 年的重點發展方向為:在技術層面重點發展激光復合再制造及其關鍵裝備、高速 / 超高速 / 寬帶激光再制造裝備與工藝、復雜形狀熱端部件高質量激光增材再制造技術、激光再制造過程中的同步檢測與控制、惡劣現場環境下的激光再制造技術;形成激光復合裝備制造業、修復服務業、修復專用粉材及絲材產業;激光再制造技術向多個領域及其零部件延伸,形成規模化的現場激光再制造服務行業。


    (二)面向 2035 年的發展目標

    制造業服務化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而激光再制造技術是回收再制造服務的重要支撐技術。為了支撐分布式的激光再制造服務體系,到 2035 年,激光再制造技術和產業的發展目標為:智能化激光再制造技術趨于成熟,零部件激光修復實現自動便捷操作;激光修復與再制造技術形成標準化體系;面向不同工業領域對激光智能修復技術的需求,形成成熟的激光再制造產業鏈。預計到2035 年,我國激光再制造產業規模達到 500 億元。

    面向 2035 年的重點發展方向為:在技術層面重點發展缺陷自動識別與修復工藝智能規范技術、激光智能修復與再制造技術、激光再制造件壽命精確預測技術;形成激光再制造專用裝備、智能化控制系統及軟件、修復專用材料、再制造服務四大產業。


    (三)面向 2050 年的發展目標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再生產品和循環經濟理念的深入人心,再制造技術將走向普及化、家用化。到 2050 年,激光再制造技術和產業的發展目標為:小型化激光快速修復裝備與配套工藝技術成熟;實現極端條件和環境下的激光再制造;以激光再制造為核心技術的制造服務在高端裝備業普及化。

    面向 2050 年的重點發展方向為:在技術層面重點發展細小損傷的精確監測以及微觀組織層面的精密修復;深海、太空、兩極等極端環境下激光再制造;高端裝備銷售業轉型為高端裝備服務業并成為主流;激光再制造技術支撐再生產品和循環經濟的普及。


    六、激光再制造技術發展建議


    (一)加強戰略層面的積極引導

    建議加大對激光再制造專用材料、核心裝備及部件等重點領域的財政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資金渠道,采用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用戶相結合的方式,在不斷推動通用型設備及工藝發展的基礎上,重點支持面向典型易損件的專用激光再制造裝備、材料及工藝的研發。


    (二)建立激光增材再制造材料基因組體系

    激光增材再制造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專用材料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由于專用材料的非平衡亞穩態特性,與傳統材料相比,專用材料的設計與研發難度更大、周期更長、過程也更復雜,傳統的方法已難以滿足現在的發展需要。因此,建議盡快建立具有自身特點的激光增材再制造材料基因組體系,提高專用材料的非平衡亞穩態特性,并建立具有自身基因組高通量的計算依據及理論。


    (三)加快建立完善標準化體系和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建議提高對激光再制造技術及產品的研發、檢驗與認證的能力,努力促進標準化與產業緊密結合,建立完善的激光再制造產業發展標準體系。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對接國際標準化組織,開展相關標準的建立、轉化及完善工作。同時,聚焦我國在激光再制造領域專門人才和行業規范欠缺的情況,依托國家現有人才培養與引進政策,不斷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體系建設。


    (四)加大應用推廣力度,引導行業整合

    建議將政府支持與各種行業資源相結合,加強我國激光再制造產業各分領域的聯系,拓寬產業與政府、產業鏈上下游、產業之間以及生產企業和用戶之間的對接通道,加快技術的推廣應用。著重開展分層級、分領域的試點示范專項行動,點面結合,協同推進,積極引導和促進社會力量及地方政府的投入,共同推進激光再制造技術的深度應用,促進我國激光再制造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五)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快關鍵共性技術創新發展

    建議在激光再制造、全生命周期制造等領域建立國家級研發平臺,由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牽頭,打通產業鏈的上下游,形成完整的材料、裝備、工藝、檢測、應用體系,加快對關鍵共性技術的攻關和創新發展。面向不同行業領域,設立各具特色的再制造產業聯盟、再制造產品評估與檢測中心以及協同創新中心等。


    來源 : 中國工程院院刊 發布時間 : 2020-08-12

    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最緊湊的半導體激光器


    近日,由ITMO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研究人員團隊宣布,在室溫下的可見光范圍內開發了世界上最緊湊的半導體激光器。根據研究團隊作者描述,這種激光是只有310納米大小的納米粒子(比毫米小3000倍),可以在室溫下產生綠色相干光,甚至可以使用標準的光學顯微鏡用肉眼看到。

    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家成功地克服了可見光帶的綠色部分,該文章的主要研究者,ITMO大學物理與工程學院教授謝爾蓋·馬卡羅夫(Sergey Makarov)表示:“在現代發光半導體領域,存在“綠色缺口”問題“,綠色間隙意味著,用于發光二極管的常規半導體材料的量子效率在光譜的綠色部分急劇下降,這個問題使由常規半導體材料制成的室溫納米激光器的發展復雜化。”

    ITMO大學研究團隊選擇了鈣鈦礦鹵化物作為其納米激光的材料。傳統的激光器由兩個關鍵元素組成-允許產生相干激發發射的活性介質和有助于將電磁能長時間限制在內部的光學諧振器,鈣鈦礦可以提供這兩種特性:某種形狀的納米粒子既可以充當活性介質,又可以充當高效諧振器。結果,科學家成功地制造了310納米大小的立方體形狀的粒子,當它被飛秒激光脈沖激發時,可以在室溫下產生激光輻射。

    ITMO大學的初級研究員,該論文的合著者之一Ekaterina Tiguntseva說。“我們使用飛秒激光脈沖泵浦納米激光,我們輻照了孤立的納米粒子,直到達到特定泵浦強度的激光產生閾值為止我們證明了這種納米激光可以在至少一百萬次激發周期內運行。” 研究團隊所研制的納米激光器的獨特性不僅限于其體積小,新設計的納米粒子還能夠有效限制受激發射能量,為激光產生提供足夠高的電磁場放大。

    ITMO大學的初級研究員,文章的合著者之一Kirill Koshelev解釋說:“這個想法是激光產生是一個閾值過程。也就是說,你用激光脈沖激發納米粒子,在外部光源的特定“閾值”強度下,粒子開始產生激光發射。如果你不能把光限制在足夠好的范圍內,就不會有激光發射。在之前的其他材料和系統的實驗中,但是類似的想法,它表明你可以使用四階或五階的Mie共振,這意味著在激光產生的頻率下,材料中的光波長與諧振器體積匹配四到五倍的共振。我們已經證明了我們的粒子支持三階Mie共振,這是以前從未做過的。換句話說,當諧振器的尺寸等于材料內部三個波長的光時,我們可以產生相干受激發射。”

    另一個重要的事情是,無需施加外部壓力或非常低的溫度即可使納米粒子用作激光。研究中描述的所有效應都是在正常的大氣壓和室溫下產生的。這使得這項技術對專注于制造光學芯片、傳感器和其他使用光來傳輸和處理信息的設備(包括用于光學計算機的芯片)的專家具有吸引力。

    在可見光范圍內工作的激光的好處是,在所有其他特性相同的情況下,它們比具有相同特性的紅色和紅外光源小。事實上,小型激光器的體積通常與發射的波長具有立方關系,并且由于綠光的波長比紅外光的波長小三倍,因此小型化的極限對于綠光激光器要大得多,這對于為未來的光學計算機系統生產超緊湊組件至關重要。


    發布時間 : 2020-06-10

    2020年激光雷達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二維激光雷達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具有廣闊應用空間。目前激光雷已經開始應用于物流機器人、商用清潔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移動機器人領域,尤其近兩年來新興的商用清潔機器人,激光雷達已經成為標配。

    激光雷達種類

    激光雷達是一種通過探測遠距離目標的散射光特性來獲取目標相關信息的光學遙感技術。激光雷達分辨率遠高于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傳感器,被廣泛應用于測繪、機器人、無人駕駛等領域。

    按照激光雷達的掃描維度,激光雷達可分為一維激光雷達、二維激光雷達和三維激光雷達。

    一維激光雷達主要用于距離測量,主要廠家如博世、徠卡等;二維激光雷達主要用于輪廓測量、定位和區域監控,主要廠家有日本Hokuyo、德國SICK、德國IBEO等;三維激光雷達則可用于三維動態建模,主要應用于移動機器人、無人駕駛等領域。

    二維激光雷達在服務機器人市場應用前景廣闊

    二維激光雷達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具有廣闊應用空間。目前激光雷已經開始應用于物流機器人、商用清潔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移動機器人領域,尤其近兩年來新興的商用清潔機器人,激光雷達已經成為標配。

    但在家用掃地機器人市場,激光雷達滲透率則較低,其主要制約因素為成本。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掃地機器人使用的傳感器為視覺攝像頭及超聲波傳感器,其傳感器成本僅需幾元,僅有極少部分高端掃地機器人會使用到激光雷達,所使用的二維激光雷達的價格在幾百到幾千不等。

    相對于超聲波傳感器和視覺攝像頭,激光雷達的測距精度更高,不存在累計誤差,構建的地圖可以直接用于路徑規劃,且不受環境光影響。因此,激光雷達才更適合做掃地機器人的“眼睛”。

    早在2009年,激光雷達就開始被嘗試應用于掃地機器人領域。

    Neato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位于美國加州硅谷的機器人研發、制造公司。2009年,Neato發布了一款成本極低的激光雷達,利用激光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的三角測距方法測得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激光測距傳感器安裝在電機上,通過旋轉測得一圈360°范圍內的距離,并基于此繪制室內地圖,以30美金的超低價格在機器人圈中引起不小的轟動。

    經過多年的改進,旋轉激光雷達方案已經成為Neato掃地機器人的重要特征。不過這種激光探頭的最大缺點就是壽命短。雖然業界皆給予Neato高評價,但是由于激光探頭的缺點,而且產品價格昂貴,所以Neato掃地機器人一直沒能得以普及。

    科沃斯2015年上市的地寶9系也采用了LDS激光雷達技術,可以精確構建地圖,實現智能化清潔。

    2019年,石頭科技推出一款全新掃地機器人P5,P5搭載了Lidarvision專利激光雷達,能夠360°全局巡航掃描,并對家中環境進行高精度測距與建圖。

    目前,在激光導航類掃地機器人市場,石頭科技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

    除了國外企業日本Hokuyo、德國SICK外,目前國內廠商如鐳神智能、思嵐科技、探維、星秒等陸續加入了2D激光雷達研發隊伍,其產品在成本上具有較大優勢。

    低成本、小型化推動激光雷達在服務機器人領域應用

    固態化、小型化、低成本是激光雷達的主要未來發展趨勢。目前,市場上的2D激光雷達主要為單線程激光雷達,主要應用于服務機器人領域,但價格仍普遍在幾百元以上。激光雷達的固態化則能有效降低成本,同時縮小激光雷達體積。目前,固態激光雷達由于存在掃描角度有限、加工難度高、旁瓣問題、信噪比差等問題,短時間內難以應用推廣。未來隨著固態激光雷達技術進步,激光雷達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市場應用有望加速。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激光雷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來源 : 前瞻產業研究院 發布時間 : 2020-05-26

    激光在光伏行業中的應用:光伏背板玻璃激光鉆孔技術

    雙玻組件自問世以來,便展現了其對抗嚴苛氣候條件和安裝暴力的“硬漢形象”,壽命長(30年壽命)、抗揍(不易產生電池隱裂紋)、PID衰減低,兼容雙玻組件生產成為新設計產線繞不開的考慮條件。

    刺激雙玻組件需求增長的有利因素主要如下:

    (一)在光伏行業對降低度電成本的不懈追求中,雙面發電技術成為市場主流:雙面PERC電池成為PERC產線標配,新型N型電池也主推雙面技術路線,例如Top-con雙面電池、HJT雙面電池;雙面技術對雙玻組件的推廣應用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少部分雙面組件采用透明背板工藝;

    (二)2019年6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批準的201條款對雙玻組件和電池的關稅豁免,明顯推動了其它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產雙玻組件的需求。

    TestPV對2020年全球雙玻組件市場需求預計:3-4GW中國出口,5-6GW美國裝機,10GW國內裝機,5GW美國以外的海外市場供應,全部市場需求總額20-24GW

    雙玻組件的背板玻璃鉆孔技術非常關鍵,目前主要有機械法和激光法,兩種技術對比如下:

    ● 投入費用方面:機械鉆孔固定投資低,但后期維護成本大,主要是因為需要更換易耗品玻璃鉆頭,另外機械法需要冷卻水噴淋和收集裝置;

    ● 加工孔類型和大小:目前加工需求有圓孔、方孔、腰形孔等異形孔,孔徑3-30mm,激光鉆孔均可自由組合切換;

    ● 加工良率:2.5mm厚度玻璃加工良率方面,激光法鉆孔高于機械鉆孔5%左右;光伏玻璃未來發展趨勢為輕薄,市場已經在推廣1.6mm-2.0mm的玻璃,采用機械鉆孔的良品率會大幅下降,所以光伏玻璃廠商幾乎都在尋求激光打孔解決方案;

    ● 加工品質和加工精度:激光加工具備無錐度孔,孔內壁干凈、基本無粉塵殘留、損傷低等優點,崩邊指標明顯優于機械鉆孔,可開發缺陷檢測功能;另外激光鉆孔法精度高。

    通過以上機械法和激光法的多方面對比,顯然激光加工技術是雙玻組件背板玻璃鉆孔的主要發展趨勢。大族光伏裝備專注于光伏行業的激光精密加工技術開發及研究,針對光伏玻璃精密激光鉆孔技術研發出整線系統。

    該整線系統設備包含加速段、旋轉定位、激光鉆孔、玻璃圓孔倒角、旋轉 、減速段等,可采用橫豎兩種方式進料;設備可實現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連續生產;激光鉆孔機擁有三頭切割工位,可實現孔位置精度達±0.5mm,孔位誤差穩定在±0.5mm,崩邊小于或等于0.3mm,三孔激光鉆孔加工時間(φ2.0mm)小于7s。

    上圖是以50X放大觀察最大崩邊。激光鉆孔未形成錐度孔、孔內壁干凈、基本無粉塵殘留,其中激光出射面孔崩邊在50μm左右,激光入射面孔崩邊小于200μm。

    激光鉆孔法精度高、污染低,可以提高產品良率。激光鉆孔完成后,進入倒角程序,倒角機對激光切割后的玻璃圓孔進行倒角加工。倒角機采用CCD系統進行精度為±0.01mm的定位,利用定制集成系統補圓弧倒角,可實現玻璃上下表面同時作業;全幅面內任意孔均可倒角,倒角效率高達0.2s/孔,倒角尺寸C為 0.2-0.5mm;設備的運行成本低,穩定性可靠。

    目前為配合行業客戶需求,大族光伏裝備在整線系統還增設打孔后段的缺陷檢測功能。隨著光伏玻璃的市場需求量及光伏裝機量的增大,光伏激光加工設備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并對加工技術和工藝提出更高 要求。大族光伏裝備緊隨光伏市場發展與客戶需求,創新驅動、升級優化,不斷為光伏行業提供高質量、創新性的激光加工解決方案。

    來源 : 大族激光顯視與半導體 發布時間 : 2020-05-12

    高穩定性、低噪聲鎖模飛秒激光器用于時間分發

    在過去幾年中,由于受到熱致模式不穩定性和非線性效應的影響,單一光纖放大器所能產生的平均功率、脈沖能量和峰值功率等性能指標,已經遇到難以克服的瓶頸。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利用多路光纖放大器分別放大超快脈沖,之后進行多光束相干合成。該技術有望顯著提高超快光纖激光的性能參數(如高重復速率下的焦耳級脈沖能量),進一步拓展其更廣泛的應用(比如應用于強場物理、激光粒子加速等)。

    德國Jena課題組是該技術的開拓者。他們在2017年報道了利用集成化程度比較高的16個分離的光纖放大通道對光束進行放大再合束 [1],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在主放大器之前,通過脈沖展寬器將脈沖展寬并用空間光調制器調節其相位,隨后又經過3個PM980光纖、兩個聲光耦合器、2級模場直徑分別為42 μm及56 μm的大軸距光纖進行了預放大,得到了50 w左右的功率。在該工作中,主放大器增益光纖為大模場面積棒狀光纖。空間合成系統在分束時是用偏振分光器和半波片把光束先分為上下兩束再進一步把上下的光束各分成并列的八束。為了提高合成效率和光束品質,該系統利用半波片及四分之一波片對非線性偏振旋轉進行補償;每個通道均有壓電驅動的反射鏡,用于穩定每路的相位。最終通過集成的布儒斯特型薄膜偏振器完成合束后,再利用Treacy型光柵壓縮器對脈沖進行壓縮。

    圖1 基于16個單一光纖放大器的多路相干合成摻鐿超快光纖激光系統

    在合束結果方面,空間合成系統最終的總功率為1830 w,合束效率為82%,光譜寬度10.2 nm(圖2左),脈沖寬度為234 fs(圖2右),其變換極限脈寬為200 fs。未進行最終合束的上下兩層光束功率均為1 kw左右,上下兩層的合束效率分別為95%和91%,光束的質量因子均為1.3。

    圖2 合束后光譜(左)和自相關曲線(右)

    光束為偏橢圓形的高斯光束(圖3左),光束的質量因子大約為3,質量較差,主要來源于用于合束的偏振器的熱效應(圖3右)。將來可以通過將該偏振器換成具有低吸收鍍膜的薄膜偏振器,避免熱透鏡效應;另一個可改進之處是將最后的透鏡式telescope換成mirror telescope。通過這兩項改進,可以提高光束質量,有望獲得2 kw功率、合束效率90%且光束質量因子小于1.3的高能量飛秒脈沖。

    圖3 空間合成后的光束(左)和展示了熱透鏡效應的TFP熱成像圖(右)

    為了進一步小型化該系統,Jena課題組對上述方案進行了重大改進,改進后的系統如圖4所示 [2]。

    圖4 基于集成器件的16通道相干合成摻鐿超快光纖激光系統

    該系統放大的主體部分是多纖芯的摻鐿光纖(如圖5所示),集成化程度更高,顯著降低了系統的復雜程度。

    圖5 16纖芯光纖端面示意圖

    (a)光纖端面 (b)放大的自發輻射 (c)放大信號輸出

    該系統使用兩組分段鏡面分束器將一束入射光在空間上分成16個光束。這種分束器由一塊高反鏡以及一個包含并排的四種不同反射率區域的鏡面組成,反射率分別為0、50%、66%、75%,把初始光束分為4×4的矩陣,再用偏振分光器或4焦距系統來調節光束矩陣的間距,送到多纖芯光纖的端面。

    多纖芯光纖合成系統則將光束通過了一個4×4的壓電調控鏡面矩陣來維持相位穩定(圖6),借由鏡面反射過程中發生的光束水平豎直方向翻轉減小了在最后telescope處的球差。鏡面矩陣之前放置了透鏡矩陣,把鏡面安裝時微小的傾斜轉化為橫向的光束偏移,從而減小光束矩陣的畸變。之后,利用四分之一波片調節光束的偏振。為避免各個通道之間存在熱耦合,該課題組優化了纖芯直徑以及各纖芯之間的間距。整個系統為filled-aperture結構,有利于提高合束效率。

    圖6 用于相位調節反饋的信號光束(未良好干涉光束,多為高階模光束)

    經過多纖芯光纖放大后的光束又一次經過兩級分段鏡面,從而把16束光合束,其光束質量因子小于1.2(圖7左),可以獲得近衍射極限大小的光斑(圖7右)。

    圖7 多纖芯光纖系統光束M2測量(左)和合成后光束(右)

    目前基于多纖芯光纖的合成系統還處于發展初期,Jena課題組只是進行了原理驗證。在該實驗中,系統平均功率僅有70 w功率,脈寬為40 ps,合束效率為80%。多纖芯光纖合成系統的進一步研究,依賴于提高多纖芯光纖的制造工藝,使得纖芯矩陣排列更均勻,同時減小高階模傳輸帶來的損耗,并避免不同纖芯間的模式耦合。增加多纖芯光纖的纖芯數量也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功率,但也要仔細研究如何對該種光纖進行熱量管理。

    參考文獻:

    [1] M. Mueller, A. Klenke, H. Stark, J. Buldt, T. Gottschall, J. Limpert, and A. Tünnermann, "16 Channel Coherently-Combined Ultrafast Fiber Laser," in Laser Congress 2017 (ASSL, LAC), OSA Technical Digest (onlin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7), paper AW4A.3.

    [2] A. Klenke, M. Müller, H. Stark, F. Stutzki, C. Hupel, T. Schreiber, A. Tünnermann, and J. Limpert, "Coherently combined 16-channel multicore fiber laser system," Opt. Lett. 43, 1519-1522 (2018)

    來源:光波常 ,作者賈雪琦

    來源 : 光波常 作者: 賈雪琦 發布時間 : 2020-03-18

    返回頂部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中文亲近交尾bd在线播放| 尤物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蜜臀精品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91亚洲精品麻豆|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99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999精品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精品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免费|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日本Aⅴ大伊香蕉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国产精品特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永免费|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乱伦| 四虎影院最新网址| 99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亚洲**2021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主播综合精品|